緬甸漁民昂昂(Aung Aung)在泰國南部海域勞動了14年,由于泰國漁業可能進行法律改革,他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
隨著新的法律即將出臺,這位33歲的老人說,他擔心這些法律可能會被用來讓漁民一次在海上呆上幾個月——他也經歷過這種情況。
昂昂說,直到三四年前,“當我們的船上裝滿魚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把貨物轉移到運輸船上,工人們不得不呆在海上,而不需要上岸。”
他說:“在那段時間里,我們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食品和藥品短缺,缺乏醫療照顧,如果我們長時間呆在海里,我們會感到壓力和抑郁。”
泰國曾因在漁船上奴役移民工人而臭名昭著,2015年,泰國試圖通過《皇家漁業條例》(Royal Ordinance on Fisheries)來改變自己的形象,旨在打擊不受管制的捕撈和對漁船工人的殘酷對待。
然而,新當選的為泰黨(Pheu Thai)政府軟化這些嚴厲措施的舉措,引發了人們的擔憂,擔心在保護工人權利方面取得的進展會付之一炬。
自2023年2月以來,新政府已經提出了三份試圖修改該國漁業勞動法的草案,理由是船主和企業認為現行法律不公平嚴格,損害了他們的利潤。
去年12月提出的最新草案將允許船只在“緊急情況下”將船員和漁獲物轉移到海上的其他船只上,并有一些限制——勞工活動人士仍然強烈反對這種做法,因為它會讓被販運的漁民長時間留在海上。
更危險的
住在拉廊的緬甸漁民、漁民權利網絡主席葉都(Ye Thwe)說,新法案可能會破壞泰國已經批準的其他勞工保護政策。
他說:“隨著監管的減少,移民漁民將處于更加不穩定的境地,這大大增加了我們面對更長的工作時間、更低的工資和不合標準的生活條件的脆弱性,加劇了我們已經面臨的嚴峻形勢。”
但泰國國家漁業協會主席蒙庫爾·蘇卡羅因卡納有不同的看法。
“海上勞務轉移是為緊急情況而設計的,比如船員生病或船上發生事故。當出現勞工問題時,應該有一個解決辦法,我們可以向(進出港)中心報告,”他說,并補充說,過去一些“爛蘋果”制定了懲罰所有人的規定。
他表示:“我們還希望能夠在同一運營商的兩艘船上交換(船員),以提高靈活性,但我們不確定這是否能實現。”
事實上,該協會在10月份建議恢復按日計算的現金支付,廢除目前的電子支付系統。
Fishermen can work only 22 days a month by law, so it’s unfair to pay them for a full month, Sukcharoenkana told Radio Free Asia, a news agency affiliated with BenarNews.
但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東南亞地區主管多米尼克?湯姆森(Dominic Thomson)表示,現金支付系統缺乏任何監管或審查。
湯姆森說:“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情況,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如果聽任其發展,這個行業會變得多么糟糕。”
“我們已經看到了監管和改革過程對泰國漁業部門的變革性影響。我們已經看到,如果商業部門得逞,歷史將重演。”
來自緬甸的移民工人在泰國的農業、制造業和酒店業中占很大比例,在漁業中約占70%的工人。
泰國內閣于1月30日投票修改了該國的漁業法,立法者預計議會將在未來兩個月內審查更新后的草案。
利用
盡管2015年的保護措施已經到位,但漁民和活動人士表示,該行業仍需要加強監管,以免工人受到剝削。
1月25日的一份報告發現,超過99%的受訪漁民現在沒有通過他們的銀行賬戶獲得報酬,盡管法律要求這樣做。這些調查是由漁民權利網絡的組織者親自進行的,調查包括了泰國15個港口的1000多名漁民在2023年底為期7周的時間里的回復。
此外,超過83%的人無法獲得他們的身份證明文件,包括由老板保管的銀行卡和賬簿。
除此之外,盡管有相關規定,但漁民經常遭受食物和供應短缺的困擾。昂昂估計,大約70%的拖網漁船在為期一個月的任務進行到一半時就吃光了船上的食物。
“如果你被分配到海上一個月,許多船主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維持15天。僅此而已,”他說。
“15天后,你就沒有食物了。有時你在海里抓不到足夠的魚,你在海上呆的時間更長,但你沒有食物,甚至沒有鹽。你必須煮黃金槍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