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夏爾·希爾達哈:孟加拉國是因氣候變化而面臨洪水風險最大的國家之一,一位屢獲殊榮的建筑師開發了一種巧妙的兩層住房解決方案,幫助人們度過科學家警告的日益嚴重的威脅。
今年,當一年一度的季風洪水淹沒了該國湍急的雅魯藏布江(Brahmaputra)時,40歲的農民阿布·賽義德(Abu Sayeed)平生第一次不必離開自己的家——他只需爬上梯子,等待洪水退去。
“Khudi Bari”或“小房子”——在洪水中升起的竹高蹺上建造的彈性房屋,在需要時也很容易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給數百萬人帶來了希望。
賽義德告訴法新社說:“庫迪巴里拯救了我們。”他和數百萬人一樣,生活在孟加拉國廣闊的河漫灘上,因為肥沃的土壤適合他種植玉米和辣椒作物。
這張攝于2023年9月3日的航拍照片顯示了夏爾希爾達哈被洪水包圍的移動模塊化避難所“Khudi Bari”或“小房子”。穆尼爾·烏茲·扎曼/法新社攝
“我們沒有離開……我們睡在樓上。我希望有了這所房子,我們永遠不必逃離家園。”
根據環境權利組織德國觀察,孟加拉國被列為第七位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極端天氣影響的國家。
由于恒河和雅魯藏布江等喜馬拉雅河流緩慢地蜿蜒流過這個地勢低洼的國家,孟加拉國的大部分地區都由三角洲組成。
數百萬人處于危險之中,將人們轉移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洪水期間逃離家園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賽義德說,他來自北部的希爾達哈村,孟加拉國建筑師瑪麗娜·塔巴蘇姆(Marina Tabassum)在那里建造了17座Khudi Bari房屋的原型。
“通常,當洪水退去時,你回來發現你的東西都被偷走了。”
“氣候準備”
科學家們警告說,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大,季風降雨的強度增加,喜馬拉雅山脈的冰融化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2022年,孟加拉國東北部錫爾赫特地區發生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水,導致數百萬人被困,約100人死亡。
政府為颶風——相當于北大西洋的颶風或西北太平洋的臺風——建造了數千個堅固的避難所,以抵御日益頻繁的強風暴。
但是,在減少死亡人數的同時,颶風避難所只適合在暴風雨的短時間內躲藏。
然而,洪水可以淹沒土地數月。
在這張攝于2023年9月3日的照片中,一名男子在夏爾希爾達哈的移動模塊化避難所“Khudi Bari”或“小房子”附近工作。穆尼爾·烏茲·扎曼/法新社攝
因此,Tabassum致力于設計一個“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盡可能低的成本”的住宅,使用當地可用的材料,結合竹竿和金屬板。
Tabassum因設計達卡的Bait-ur-Rouf清真寺而獲得阿迦汗建筑獎,并設計了該國的獨立紀念碑,她開發了原型避難所,以測試它們抵御山洪暴發和風暴的能力。
“它可以很容易地組裝和拆卸,”她告訴法新社,稱這是一個“氣候準備”項目,每棟房子的建造成本約為450美元,包括勞動力。
“這是一個移動的模塊化系統,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它可以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Tabassum說,她是2021年英國索恩建筑獎的獲得者,包括她的小房子。
穆罕默德·阿扎姆·汗(Mohammad Azam Khan)表示,Khudi Bari的大多數業主都使用自己的太陽能電池板,他的慈善機構“國家發展計劃”(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與Tabassum的組織合作,為農民建造了這些房屋。
Tabassum的合伙人Arman Abedin說,每一棟四米高的小房子都有兩層,每層100平方英尺(9.3平方米)。
他說,建筑師還使用Khudi Bari模型為孟加拉國難民營中的羅興亞難民婦女建造了一個更大的社區中心。
“全國各地”
35歲的穆罕默德·卡魯(Mohammad Kalu)就住在希爾達哈的一所高蹺房屋里,他說這種設計意味著人們很容易適應。
“如果水漲到胸部甚至臉頰,我們仍然可以呆在這所房子里……我們可以去樓上用煤氣或柴火做飯,”他說。
在這張攝于2023年9月3日的照片中,一名男子試圖移動安裝在“Khudi Bari”或“小房子”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這是夏爾希爾達哈的一個移動模塊化避難所。穆尼爾·烏茲·扎曼/法新社攝
“當水流強大時,我們解開錫墻,水就可以毫無阻礙地穿過我們的房子。”
塔巴蘇姆說,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孟加拉國中部Munshiganj地區傳統木制房屋的影響,這些房屋用高蹺支撐,以便在季風季節讓洪水從下面流過。
但賽義德說,這種設計意味著新房子——木質高蹺包裹在金屬外殼里——比傳統建筑更容易移動。
“現在我們拆房子的時候不需要買新材料了,”他說。
Tabassum正忙著在孟加拉國各地建造100多個庫迪巴里,為其他人提供榜樣和靈感。
Mohammad Jashim在Munshiganj賣平裝木房子,他說類似的木制房屋設計很受歡迎。
“我們在全國各地出售這些房子,”他說。“它們是環保的,可以很容易地搬遷,可以抵御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