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德·海恩斯的電影并不以“主流”為目標。
這位62歲的導(dǎo)演執(zhí)導(dǎo)了《遠離天堂》和《五月十二月》等電影,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多樣化的,因為它起源于“邊緣”。
托德在接受《衛(wèi)報》采訪時表示:“人們肯定會把我的電影歸入主題主線:一類是關(guān)于家庭故事和女性主題的電影,另一類是關(guān)于藝術(shù)家和音樂家的電影。”
“在這兩個地方,我都對那些因環(huán)境或藝術(shù)實踐而受到質(zhì)疑的身份感興趣。
“但我認為所有導(dǎo)演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不會把一部電影看得一遍又一遍:我們每次都會在類型、背景、語言或歷史時刻方面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我想聽到有人說我的電影是多樣化的,這很酷。”
這位電影制作人補充說:“我的電影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它們有非常不同的觀眾,這不是我計劃的。很多人會說:‘天鵝絨金礦是我的電影’之類的話,但他們并不真正了解我的其他電影。我喜歡。這是因為我所有的電影都來自邊緣,所以它們不一定為了觀眾而走向主流。”
托德讓凱特·布蘭切特在鮑勃·迪倫的電影《我不在那里》中飾演裘德·奎因,并解釋說他“跟蹤”了這位明星,讓她出演這位音樂偶像的“搖滾烈士”角色。
他解釋說:“從1965年到1966年,迪倫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又瘦又結(jié)實;他古怪地雌雄同體,像個小木偶一樣蹦蹦跳跳。我敢肯定,這與毒品有關(guān)。
“這與我們之前見過的任何迪倫都不一樣,但在很多方面,這是最著名的迪倫,《金發(fā)女郎》和《重訪61號高速公路》。”我想給裘德的故事注入一種奇怪、震驚和不可思議的感覺——因為他已經(jīng)被奉為圣人,那種震驚的價值已經(jīng)消失了。我想做一些額外的事情來表現(xiàn)出來。”
海恩斯繼續(xù)說道:“哪個女人會扮演他完全是另一個問題。沒有人比凱特更讓我認真追求了,盡管一些出色的女演員給我寄來了她們扮演這個角色的錄像帶。但我跟蹤了她,真的。
“她很害怕:扮演迪倫,尤其是那個迪倫,這是一件大事。但我知道。我只是想讓她也意識到這一點,她也意識到了。我合作過的每一個偉大的演員在項目開始的時候都很害怕。這就是他們?nèi)绱藘?yōu)秀的原因。”